

周二(22日)下午6時許,一名37歲曾姓男子懷疑在位於康寧道77號鴻昌大廈一單位內,吸食電子煙後不適,其妻子見狀報警。 人員接報到場,在上址檢獲三粒懷疑含有太空油(依托咪酯)的電子煙彈及一枝懷疑電子煙槍,檢獲的毒品總市值約九百元。曾男涉嫌「管有危險藥物」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 案件交由秀茂坪分區軍裝巡邏小隊第一隊跟進。
跨性別人士「如廁權」引發熱議,一名未完成整套性別重置手術、由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2022年入稟司法覆核,質疑《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對跨性別團體造成不公,構成歧視,違反《基本法》等,要求擴闊「男性」及「女性」定義,為跨性別人士爭取權利平等使用公廁。法官高浩文今日於高等法院宣佈跨性別人士勝訴,裁定條例違憲,要求政府處理,在1年內將相關行為除罪,惟認為男女界線應由立法機關制訂,而非法庭。 申請人K先
六合彩暑期金多寶攪珠將於本周六(26日)舉行,特設3,800萬港元金多寶,若以10港元一注獨中,估計頭獎基金有機會高達5,000萬港元。 暑期金多寶獎券將於7月21日攪珠後,開始接受投注,截止售票時間為攪珠日(7月26日)晚上9時15分。攪珠將於同日晚上9時30分舉行。為預留更多時間讓顧客購買彩票,原定於7月24日的攪珠將不會舉行。 暑期金多寶—複式獎券有運行? 至今舉行的22個暑期金多寶中,攪出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與牛津大學的兩位學者早前一項研究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競爭環境中,展現出複雜的策略推理能力,能夠針對目標作決策判斷。
據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將於8月底宣布辭職。
《香港高Sir•高能•熱點詞》 2025.07.22 熱點詞:美國富國銀行高管被中國限制出境 在中國要守中國法律 請心懷不軌外媒閉嘴 有媒體報道,美國富國銀行高管茅晨月在最近幾周被禁止離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經了解,茅晨月涉及中方在辦的一宗刑事案件,被中方執法部門依法採取限制出境措施。郭嘉昆強調,這是一宗司法個案,中方將一如既往歡迎各國人士來華旅遊經商,並依法保障其各項權益。 高Sir:美國富國銀行高管因涉及刑事案件被中國依法限制出境,這本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司法事件,卻在外媒的惡意渲染下變了味。《紐約時報》竟以「富國銀行駐美高管被中國限制離境引發商界擔憂」為標題,大肆渲染所謂「令人不寒而慄」的氛圍,這難道不可笑嗎?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中國都要遵守中國的法律,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茅晨月涉及刑事案件,中方執法部門依法採取限制出境措施,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之事?難道就因為她有外國高管這一身份,就可以在中國逍遙法外、無視法律嗎?這簡直是荒謬至極!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積弱的晚清!那個任人宰割、列強肆意踐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外媒難道還妄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讓外國人擁有所謂的特權嗎?這是痴心妄想!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舞台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有着自己的尊嚴和底線,絕不容許任何人在中國的土地上踐踏法律、破壞公平正義!再看看美國,孟晚舟事件就是他們大搞任意拘押的鐵證!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科技企業,毫無根據地扣押孟晚舟,這是何等的霸權行徑,何等的無恥!而我們中國,與美國有着天壤之別。我們一直秉持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依法處理每一個案件。在茅晨月事件中,中方明確表示會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外媒卻視而不見,還在惡意抹黑中國,他們到底安的什麼心?過去這些年,在中國香港,我們看過太多外國人及他們的代理人自以為有特權,為所欲為。他們以為可以憑藉背後的勢力,在中國香港橫行霸道,破壞社會秩序。但如今,這種日子還可能再存在嗎?絕對不可能!中國政府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任何企圖在中國香港製造混亂、謀取私利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外媒必須停止抹黑中國!他們這種毫無根據的指責和歪曲,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破壞了國際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他們應該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尊重中國的主權和法律。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編造謊言,製造輿論混亂。讓我們共同捍衛中國的尊嚴和法治,促請那些心懷不軌的外媒閉嘴! #高sir正能量 #高能熱點詞
近年學童輕生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部分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壓力卻未能被及早發現。為進一步探索青少年「隱藏族」的需要與支援方法,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日前(6月19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苑創博館舉辦 「拾健康地圖:進入青少年隱藏壓力族群路徑」研討會,吸引多位教育界及社福界代表參與,一同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議題。 逃避篩查 以方法介入 所謂「青少年隱藏族」,意即情緒或精神狀況處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症的青少年;他們一般不易被校內的教師和社工察覺,箇中成因之一,是青少年會逃避學校的壓力篩查。比方說他們在填寫壓力測試問題卷時,會刻意迴避問題,令校方無法識別及提供支援。 為及早識別「青少年隱藏族」,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下稱:楊震)的青少年服務與學校合作透過軟性介入,如表達藝術及桌上角色扮演遊戲,支援青少年尋找表達情緒出口,一方面支援青少年的情緒和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亦能避免讓他們被標韱化。過程中,學校和社工察覺出青少年「隱藏族」表達情緒的路徑,並舉行是次研討會分享經驗。 探索隱藏族路徑 「拾健康地圖:進入青少年隱藏壓力族群路徑」研討會邀請多位講者,從不同層面分析青少年「隱藏族」的現象以及支援方法,期望協助青少年拆解壓力來源。以下是他們的重點分享: 路徑一:社交平台中隱藏壓力族群的足跡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高級臨床督導戴曉寧指,部分青少年會選擇透過社交平台如 Threads 討論精神健康議題,網上平台提供了多元的接納空間與匿名性,讓他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下表達內心掙扎並尋找情感支持。 路徑二:在校學生隱藏精神健康狀況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分享,多年來在校園推動外展及支援工作的經驗。他指校園文化若能以包容與關愛為本,有助較內向的學生逐步敞開心扉,學校亦應建立多元化支援系統,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的重要性。 路徑三:自我覺察壓力路徑的介入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莊婉瑜介紹「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如何協助青少年增強心理靈活性,並在現場帶領參加者體驗核心技巧,讓大家親身感受如何在壓力中保持自我價值導向,培養面對困境的韌性。 在對談環節中,三位講者與青少年代表深入探討「如何從制度及社會文化層面完善精神健康支援」。嘉賓一致認同,助人者如:教師、社工、照顧者等,亦需學懂自我接納與關愛,才能真正與青少年同行,成為穩固的情緒支援網絡。 自創劇本 展示情緒困境 研討會另一亮點,是青少年親自創作的精神健康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RPG)劇本體驗。參加者化身作家,進入虛擬醫院場景,訪問不同「病人」以收集創作靈感,並在沉浸式互動中,真切體會受情緒困擾青少年面對的拉扯。劇本格式由計劃內青少年親手構思及設計,並特別加入多重場景及角色互動,期望讓大家走進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活動參加者分享這段體驗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青少年在現實中承受的無形壓力與困境。 負責劇本創作的青少年與帶領導師、計劃社工表示,從編寫至設計、由嘗試至推行劇本,過程絕不容易。他們認為大家都以「嘗試錯誤法」(Trial and Error)的精神,勇於嘗試不同的表達手法。至於創作劇本的青少年就表示,希望透過這個劇本引發大眾反思「在今天的社會裡,精神病究竟是正常、還是不正常?」他們相信,唯有更多理解與接納,才是推動精神健康前行的關鍵。 楊震的青少年服務近年積極推行精神健康支援,部份計劃由先導計劃轉為自資的恆常服務。藉著一點一滴的推動,祈能加強「家庭-學校-社區」的連結,為受精神健康困擾的照顧者,教師及青少年提供適切的個別支援,共同建立支援網。